我國食品包裝現狀
(
A)
包裝的發展歷史
人類使用包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。
早在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,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,生產得到發達,剩餘物品必須儲存和交換,進而開始出現原始包裝。
最初,人們將砍下的藤條用植物的葉子、貝殼、動物的皮毛等進行包裝,這就是原始包裝發展的胚胎。
後來隨著勞動技能的提高,人們用植物纖維如製作了原始的籃子、籃子,用火燒石碗製成了陶罐、泥巴、泥土和泥缸等,用來盛裝、保存食物、飲料等。商品,使包裝方便運輸、儲存和保管的功能初步完善。
這就是古包裝,即原始包裝。
公元前5000年左右,人類開始進入青銅時代。
4000多年前的夏朝,中國人就已經能夠冶煉青銅,周泰時期青銅冶煉技術進一步發展。
春秋戰國時期,人們掌握了漆畫鑄鐵鋼製技術和製漆技術,金屬容器、漆木容器相繼出現。
在古埃及,公元前3000年就開始吹製玻璃容器。
因此,陶瓷、玻璃、木材、金屬加工各種包裝容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其中許多技術是經過完善發展的,一直沿用至今。
公元105年,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。
公元610年,中國造紙術由朝鮮傳入日本;
13世紀傳入歐洲,德國建造了第一家大型造紙廠。
11世紀,北宋完成發明活字印刷術。
15世紀,歐洲開始出現書籍印刷,包裝印刷和包裝裝潢業開始發展。
16世紀歐洲陶瓷工業開始發展;
美國建有玻璃廠,生產各類玻璃容器。
至此,以陶瓷、玻璃、木材、金屬等為主要材料的包裝工業開始發展,傳統的現代包裝開始向現代包裝轉變。